当前位置:虞婳玉>玄幻魔法>三国: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> 第203章 所谋所忠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3章 所谋所忠(1 / 2)

第203章 所谋所忠

第二日曹操得知杨定已死,原本想要立时对董承发难的念头反而淡了,被刺杀的怒火已经不能再干扰他的判断,看着杨定的尸身,曹操又开始生疑:

此事当真是董承在后指使吗?

朝堂上董承与杨定的联系太过紧密,杨定是董承党羽之事百官都心知肚明,是以曹操在遭到杨定刺杀的第一时间,心中涌起的就是对董承一党的杀意。

“志才,你觉得董承会使出如此愚笨的手段吗?”

曹操背着手,站在窗下。

天气渐暖,院中梅树的枝条抽了些新芽。

戏志才脸色还有些苍白:“董承或有此心……但此时不该有此行。”

曹操并未表态,他在思考,刘协赐下的那三份锦衣玉带,有问题的那一份,是否真的在种平手中。

以他对董承的了解,这刺杀的手段粗糙得像极了对方能使出来的计策。

但董承真的会在这时候对自己动手吗?他现在当是正汲汲于讨刘协的欢心,以求重得刘协重视吧?

若是这样看……倘若刘协真正的密诏在董承手中,这事搞不准真是董承所为。

那背后指使者的身份的确很重要,但就目前而言,曹操并不急于在许都掘地三尺将那人找出来。

无论这事该与董承有关,一定与董承有关。

曹操回过身:“今日陛下身体不适,且罢一日朝会。”

他细细看了看戏志才的脸色,有些自责:“屋内的碳还是停早了,脸色这样苍白,还站着做什么?我叫人去取手炉,早上过来,可用过朝食?”

戏志才感觉喉咙发痒,他忍住咳意,笑道:“前日与奉孝论旧,不觉酒过数巡,思及往者未遇明公时,忠尚为布衣,虽怀壮志,亦不过醉后妄言,徒增天地之间耳。今忠之计策得用,上辅圣明,下安黎庶,为谋之士,但能佐明主以安社稷,下百姓以定天下,吾之愿足矣,又何求焉?”

曹操顿时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怅然和忧愁,他看着戏志才的面容,目光中不自觉流露出些许悲伤,但这悲伤只是转瞬即逝,很快又被他掩盖在了深沉的心绪之中。

仆役送来朝食,又悄无声息地退下。

曹操用了几口米汤,对左右吩咐,遣人去董承府上将其请来商议北军之事。

戏志才吃的很少,每次吞咽食物时,他总有种想要咳嗽的冲动,但每一次都不动声色地压了下来,他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家主公的话上,戏志才明白曹操这是想借着这机会将董承一党一网打尽。

现在动手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时机,但是否会操之过急?

戏志才一面笑自己这突如其来的优柔,一面却也清楚自己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。

曹操太过顺风顺水了,自从矫诏讨董之后,曹操便再未体验过失败的滋味。

这不是件好事啊。

曹操的确是有将董承诱骗入府诛杀的打算,杨定毕竟是四镇将军,轻易死在自己府上,若是处理不当,少不得会生出流言蜚语。

他有心借着董承见到杨定尸体时的反应,试探这事的主使到底是不是对方,无论是与不是,都不妨碍他解决董承,区别无非在于此事牵连的范围到底有多广,同时确认在朝中到底还有多少人意图置他于死地而已。

此时董承府上,董承也陷入极度的不安于纠结之中。

“你说,那朱展的消息可是真的?”

董承上前一步,几乎要贴到张喜脸上。

张喜眼神没有半点变化,一派全心全意为董承考虑的模样:“我手下之人只见杨定入曹府,在外守了一夜,却不曾见其出来,恐怕朱展所言多半为真了……那曹操既然想拿国舅开刀,咱们可得要做准备才是啊。”

董承狠狠捶上桌案:“我乃大汉国舅!那曹操是疯了?这是究竟要做什么?!”

他心里猜测是不是自己想插手北军的事引起了曹操的警惕,但即便是想在北军插一手,曹操也不至于现在就和他撕破脸面啊!

曹操要置大汉,置天子于何处?!

董承扯着嗓子,用声音掩饰住心底的不安。

他早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对上曹操,但他从没想过这一天会这样快就到来,第一个出现他脑海中的念头竟然是去入宫去见刘协。

董承从来以为在与刘协的相处之中,自己应当是被刘协依靠的那一方,可此时他却发现自己是前所未有的虚弱,甚至和曹操相对的底气反而是源自于刘协。

张喜不紧不慢地拱火,对他而言,曹操和董承对立起来与他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他乐见其成。

“国舅,此时不动手,更待何时?难道国舅甘愿就这样坐以待毙,沦为那刀俎上的鱼肉?谁不知杨将军同国舅的关系?曹操已对杨将军下手,下一个保不准便是我等啊,国舅!”

张喜不打算再让董承犹豫下去,他直接在话语中敲定了“杨定已死的事情”,他清楚董承心绪正是杂乱之时,此时挑拨,效果再好不过。

董承果然未能及时反应过来质疑,而是不由自主往张喜描绘的那下场去想象。

“你让我再想想……”

董承心乱如麻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